瓷砖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瓷砖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石油石化十一五傲世成就-【zixun】

发布时间:2021-10-12 17:34:33 阅读: 来源:瓷砖胶厂家

石油石化“十一五”:傲世成就

“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启。

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石油在5年时间中,经历了金融危机导致油价狂飙骤降的风浪,经历了地震、泥石流、海啸等多重自然灾害引发的保供艰辛,经历了快速扩建发展带来的质疑,更经历了生产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指责……有辛酸,有委屈,也有遗憾。

但是,更多的,还是欢欣,是鼓舞,是胜利的喜悦与成功的骄傲。5年时间里,原油生产在越来越艰难的情况下维持稳产不动摇,2009年中国以1.89多亿吨的石油产量成为世界第四大产油国;一批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乙烯基地迅速崛起,原油加工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管道建设以规模大、速度快、亮点多创造了世界油气管道建设史上的奇迹;海外寻油的收获令世界瞩目……

以上并不是全部,“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发展的成就难以细数。《中国能源报》此番回眸,只为记录片段精彩。5年转瞬,辉煌永存。

生产篇

随着年限的增加,我国油田开发整体进入“双高”阶段,储量品质变差,总体上“多井低产”,面对如此不利局面,我国石油的上游业务仍然实现了稳中有升。

据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以1.89亿吨的原油产量成为仅次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世界第四大产油国。与此同时,天然气产量在2009年达到830亿立方米,比2008年增长7.7%。

中石油作为国内油气生产的主力军,在“十一五”期间续写辉煌:仅2006年到2009年,中石油国内所属油气田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累计达到4.25亿吨和2280亿立方米,2008年,中石油原油产量达到1.08亿吨的历史高值。目前,中石油拥有的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已经分别占到国内总储量的71%和86%,油气储量接替率已经达到164%,远高于国际平均83%的储量接替水平。

其中,大庆油田“十一五”期间连续5年稳产4000万吨,稳居中国第一大油田之位;长庆油田近几年油气当量增幅超过500万吨,2009年油气当量超过3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塔里木油田油气当量在2008年突破2000万吨,成为我国第四个年产超过2000万吨的大油气田。

另外,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是“十一五”期间中石油油气生产的又一亮点。2005年天然气产量突破300亿立方米,到2009年时达到683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3%。在中石油油气当量中,天然气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12.4%上升到2009年的34.6%,成为最具成长性的业务。

中石化的油气生产在“十一五”期间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原油年产量由“十五”末的3927万吨上升到4256万吨,增加329万吨,5年累计生产原油20803万吨。天然气年产量由2005年的63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22亿立方米,翻了近一番。

其中,我国第二大油田、中石化的主力油田——胜利油田创造了老油田持续稳产的奇迹,在“九五”、“十五”乃至“十一五”期间连续15年保持了原油稳产2700万吨以上的纪录。塔河油田在2007年时,原油年产量突破500万吨,迈入大油田行列。

从成立之初的年产9万吨原油到2010年中国海域油气产量实现5000万吨油当量(达到5180万吨),中海油的油气产量增速之快让人刮目相看。

5年来,中海油的勘探工作量持续大幅度增长,中国近海整装大中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继荔湾3—1和流花34—2深水发现后,中海油近期又在南海获得第三个深水发现——流花29—1,实现了深水勘探的新突破。如今,中海油为国家建成了一个“海上大庆”,并且,中海油还承诺,将在“十二五”时期建成国内油气产量6500万吨的产能。

炼化篇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石化行业从炼油大国到炼油强国的发展时期。

这5年,我国炼油能力大幅提升,原油加工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一批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乙烯基地迅速崛起,产业布局趋向合理。2009年末,全国原油加工能力已达4.77亿吨/年,其中规模达千万吨级的炼厂14家,占总能力的37.3%;2010年底,全国炼油总产能达到5.075亿吨/年,千万吨级炼厂超过20家。

5年来,中石油狠抓炼化业务,成为包含20个炼油企业、7个炼化一体化企业、6个化工销售企业以及10个未上市企业和11个油田炼化企业的大型专业化公司。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削减炼油能力总量超过1000万吨,关停装置近200套;一批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和特色炼化基地建成,单厂炼油规模和单套乙烯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原油加工能力增长近30%,乙烯生产能力增长1倍,炼油和乙烯生产能力分别位居全球第6位和第11位。

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石油原油加工量为59745.2万吨,乙烯产量为1330.44万吨。如今,中石油已经形成了8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大连石化、抚顺石化、兰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石化、独山子石化、广西石化、辽阳石化、吉林石化;4大乙烯生产基地:独山子石化、吉林石化、大庆石化、兰州石化;2大芳烃生产基地:辽阳石化、乌鲁木齐石化;5大化肥生产基地:大庆石化、兰州石化、宁夏石化、乌鲁木齐石化、塔里木石化。

对于中石化而言,如何把炼油“长板”不断“变厚”是“十一五”期间的关键。通过一体化、规模化、基地化等手段,5年时间里,中石化炼厂平均规模从489万吨提高到730万吨;加工量从1.49亿吨增加到2.08亿吨;炼油一次加工能力上升至世界第二,炼油加工能力净增708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7.1%,涨幅是“十五”期间的两倍以上。

如今,中石化已经形成了13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0个高硫原油、6个高酸原油加工基地,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炼化企业集群。

中海油在“十一五”期间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充实“两洲一湾”炼化产业战略布局的内涵,实现炼化板块的优化管理、集约管理。炼油能力增长迅速,从2005年的750万吨攀升至2009年的195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1%。

2009年,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惠州炼油项目一次性投产成功,不仅结束了中海油“有采无炼”的历史,也使中海油大步跨上了炼油项目的高端。

值得一提的是,与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并存的,还有大量地方炼油企业。目前统计在列的全国炼油厂共264家,其中地方炼油厂177家。在各省区(市),山东、辽宁两省的地方炼油能力最强,产值约占全国的30%。地方炼厂2008年总炼油能力达8805万吨。

销售篇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油品销售市场烽烟四起,竞争日益加剧。

面对一直以来被称作是业务“短板”的销售,中石油在这5年期间对销售业务累计投资超过500亿元,让销售业务增长马力十足。如今,中石油成品油总销量2010年或达到1亿吨,较5年前增长30%,市场份额超过43%;零售量2010年或达到6900万吨,零售比例较5年前提高10%以上。

营销和储运网络建设为销售业绩的增长提供了保障。2009年年底,中石油资产型油库达到376座,库容956万立方米,2010年或达到1040万立方米,库容量较2005年增加45%。加油站数量在2010年底也提升到近1.8万座,其中地级以上城市、高速路加油站占28%。虽然单从数量上看,加油站数量与2005年相比有所减少,但年销量5000吨以上加油站比例从10.4%增长到43%,单站日销量从7吨提高到10.5吨。

销售板块一直是中石化持续发展的“生命工程”,“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加剧和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中石化实现成品油经营量增长41.9%,加油站总数突破3万座。

目前,中石化加油站已遍布全国各地,最东有临近“天尽头”的威海荣成四十加油站,最西有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的新疆吐尔尕特加油站,最南有濒临南海的三亚亚龙湾加油站,最北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鹤乡路加油站,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加油卡售卡数2010年底达到4500多万张。

中海油也在“十一五”期间成功进入成品油零售领域。2006年2月,中海油通过“油源换股权”的方式,以3.88亿元从中石化手中购得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83.2%股权,从而间接获得了上海星城在上海的20个加油站和一个1.66万立方米的油库。2007年10月,在惠州大亚湾南海石化工业园区西侧,一座被命名为“石化西”的加油站投入运行。这是由中海油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首座加油站。标志着中海油正式进军油品销售市场。

如今,中海油基本形成了覆盖“两洲一湾”、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体系和物流设施体系。截至2009年底,中海油在国内23个重要城市拥有销售分支机构,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拥有加油站210多座;拥有总库容为90万立方米的油库28座;拥有码头11座,共7.29万吨级。

而我国“第四大石油公司”——延长石油也于2009年提出了成品油销售“三步走”的设想,即“一年有突破,三年要跨越,五年大发展”。根据这一战略,延长石油将用5年时间建成加油站1000座,力争将自产70—80%的成品油销售进入终端,成为油品销售市场的又一重量级角逐者。

海外篇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中坚力量,海外布局日益精进,并且开始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国际石油市场走势,成为推动全球能源和石油发展的重要力量。

5年来,中石油海外业务先后中标和签订30个油气项目,新进入7个国家。由“十五”末的22个国家58个投资项目,扩展到29个国家,管理和运作着81个项目,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跨越式发展。跨国指数在“走出去”起步之初仅有2.7%,如今已经提高到20%。

截至“十一五”末,中石油海外油气产量达到8500万吨油当量,5年翻了一番。到2010年底,中石油海外输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9616公里,海外原油加工量达到1008万吨,拥有海外加油站63座,成品油库8座,国际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保持在595支。截至2009年底,国际油气贸易额达到660亿美元。

目前,中石油已经在海外建成苏丹1/2/4区、3/7区和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7个200万吨以上油气项目,初步形成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以及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

过去5年,中石化境外业务占集团公司业务比重不断扩大,境外资产的比例从2006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10年上半年的23%,境外收入的比例从8%上升到27%,海外权益油产量从2006年的550万吨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1800万吨。

截至2009年底,中石化在21个产油国或地区实施37个勘探开发项目,在35个国家执行355个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合同,合同额79亿美元。

目前,中石化初步形成以沙特为首的中东、以阿尔及利亚为首的非洲和以巴西为首的南美等重点市场,在加拿大、伊朗、沙特、加蓬、哈萨克斯坦、也门及厄瓜多尔等国家也参与了当地的石油及天然气项目,正稳步向规模化发展。

另外,截至2009年6月底,中海油共计和21个国家、77家公司签订190个石油合同与协议,正在执行的有十几个国家的40来个项目。

中化集团公司目前拥有近30个海外油气区块,平均年产量达3219万桶。

管道篇

毫不夸张地说,“十一五”5年间,中国的油气管道建设规模大、速度快、亮点多,创造了世界油气管道建设史上的奇迹:

2006年7月  我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正式投运。

2006年10月  西部成品油管道投产一次成功。

2007年8月  西部原油管道顺利投产;目前全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兰郑长成品油管道试验段开工;川气东送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2月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建设。

2008年7月  兰郑长兰州首站正式进场施工;西气东输二线首站工程开工建设。

2008年9月  涩宁兰复线工程开工,分西东两段建设。

2009年3月  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工程兰郑段投产。

2009年5月  中俄原油管道中国境内段工程在黑龙江漠河县开工。

2009年6月  陕京三线输气管道工程山西段开工。

2009年12月  中亚天然气管道成功实现通气并投产。

2010年1月  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建成投产。

2010年3月  川气东送工程建成投产。

2010年6月  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境外段开工。

2010年9月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开工;涩宁兰复线管道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中俄原油管道竣工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0年10月  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全线投产完毕,双线通气成为现实。

2010年11月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站投产进油;西气东输二线中卫—黄陂段干线投产进气。

可以看到,在西北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南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与海上航运通道构成的中国油气四大战略通道格局基本形成的同时,我国国内油气骨干管网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原油管道方面,围绕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沿长江、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为主的原油加工基地,原油管道运输也随之迅速发展;成品油管道方面,目前已在西北、西南和珠三角地区建成了骨干输油管道,横穿国内的兰郑长管道、锦州—郑州管道已经开始建设。按照规划,我国成品油管道将覆盖东北、西北、华北、中南、鲁西的成品油管网系统。这些管道建成后,我国将逐渐形成“北油南运、西油东送”的成品油管网格局;天然气管道方面,目前已形成以4大气区(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外输管线和进口天然气管线为主干线、连接海气登陆管线和进口LNG等气源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原油管道约为1.9万公里,成品油管道约为1.6万公里,天然气管道约为3.3万公里,油气管线总里程约为6.8万公里。而在“十五”末,我国的油气管道总里程为4万多公里。在这5年间,管线里程以每年约5000公里的速度增长。

红杏vpn

玩《云顶之弈》用什么加速器

网络加速

加速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