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瓷砖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7:45:47 阅读: 来源:瓷砖胶厂家

柳孜运河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1999年因泗县至永城公路改建工程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现沉船、石构建筑等重要遗迹,出土瓷器等一批珍贵文物,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发掘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范围是在1999年发掘区域的东侧并把原南岸石桥墩包括在内,解剖运河河道。自上而下解剖了运河河道和河堤的堆积,文化层位堆积比较清晰,通过这些堆积现象可以大致了解运河的形成、使用、变迁、淤塞、废弃的整个历史变化过程。重要遗迹有:运河河道、两岸的河堤、两岸的石筑桥墩、河道中间的石板路、道路、建筑址和木船等。

一 河堤与河道

隋唐时期河道宽约40米。随着不断的变迁,运河南岸逐渐向北推进,河道逐渐收窄。晚期的河道宽超过20米、河底宽12-15米。此次发掘总体揭露运河河道34米。河道部位堆积共分17层,第10层是红胶泥层,分布于整个河道之内,厚度20-30cm,应该是运河使用期间最后一次形成的淤积。红胶泥层之下为黄沙层,较纯净,包含物较少,是运河使用过程中的沉积。第十层以上为运河废弃之后的堆积。

两岸河堤堆积情况略有不同,北河堤是自隋唐时期一直沿用的,基本没有位移过。隋唐的河堤堆积的土比较纯净,出土遗物也比较少。宋代在此之上进行增筑,宋代的河堤顶宽13米左右,所使用的土比较杂,河堤是呈斜坡状的层层叠压堆筑,每一层的厚度大概在40~70cm不等。

已揭露的南岸河堤始筑于唐代晚期,宋代增筑。河堤堆积层位编号共24层,其中第8层及以上的层位为宋代河堤堆积,第9层至16层为唐代河堤堆积,堆筑河堤的土较黏硬且纯净。第17层至24层为唐代运河使用期间的沉积。即早期河道不断淤积,到唐晚期南侧河道便不再清淤,直接依托河道在此筑堤,故在河堤下是运河使用期间的黄沙沉积物。从解剖探沟可以清楚看到自唐代到宋代南河堤变化过程和堆筑技术。水工们采用阶梯状堆筑技法,为了增加河堤的稳固性和耐冲刷性,使用大木桩的技术,在河堤中打入木桩以加固河堤,所以河堤很陡,从剖面来看,南堤内坡斜度大约70度。受到发掘范围的限制,具体宽度不明。

二 桥墩

北桥墩长12.7米,宽7.7米,残高4.5米。石筑,长方体式墩身。因当地多次在此挖掘石头盖牛棚和建造电灌站,破坏严重,现存的部分由于是在民房下面而幸得保全。南岸桥墩是1999年发掘出来的,体量略大于北桥墩,距北岸石桥墩约19米。两墩形制和砌筑方法相同,均为长方体结构,依托河堤砌筑。首先是在河堤上挖出一个大坑,而坑底是层阶梯状的,接着是铺石块。在石块与石块之间用碎石子、土和石灰整平,即传统上的 “支山”砌法。砌筑桥墩的石块来源较杂,有规整的石板(条)、不规则石块、画像石、带凹槽的构件等。

三 石板路

石板路位于两岸石筑桥墩中间,占据河道。根据层位判断,石板路时代为金代中后期,是在运河完全废弃不用之后、桥也坍塌废弃了,人们为了再次沟通两岸,把中间的河道拦截填平修筑的。其做法是,依托两岸石筑桥墩,沿桥墩外侧砌筑两道石墙,在石墙中间用土和砖石块充填,面上铺石板,这样就把两岸的桥墩连接起来。石板路所使用的石料只是经过简单的修整,大多是不规则的石块。石板路东面墙体保存较好,可以看到石板路通道和左岸石筑台体的接缝,而西面则已倒塌。

此外,在北堤的外侧发现了一段道路,和北桥墩相连。路面向桥梁方向延伸的地势逐渐抬高达到能连接桥梁的高度,坡度约10度左右。在路的东侧还清理出两处唐代建筑基址。

四 木船

发现沉船一艘,残损严重,无法提取。船残长2.3,宽0.9米。船底朝上,船下一长串的铜钱,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熙宁元宝等,大小不一。应该是该船之物。船的构造是使用铁钉把木板严实合缝的钉住,扒钉分为横钉和十字钉,接缝处用石灰密实。

五 出土遗物

此次发掘出土大量的遗物,主要是生活用具、娱乐用具、武器、漕运遗物等。器物的质地有瓷、陶、石、铜、骨、木、铁等。器形有瓷碗、瓷碟、瓷壶、瓷盏、瓷球、人俑、动物俑、陶盆、陶球、陶铃、骰子、瓷围棋子、象棋子、骨簪、铁矛、铜钱、铜簪、木梳、石球、石锭等。瓷器残片数以万计,可复原的遗物数量达7000余件。

通风器价格

四柱油压冲床图片

外国民俗挂件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