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理学疾病,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精神病是什么?
如果有精神疾病,一是可以找心理专家进行专业治疗。二是找好朋友和家人解释。另外,你也可以让他们帮助你。三是自己读相关的书,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进行自我调节。
常见的精神病是什么?
精神疾病一般被认为是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发生了病理障碍。精神疾病比较常见的症状如下。
(1)错觉
这是客观事物扭曲的感觉,客观的外界存在的东西,感觉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别的东西。一旦产生错觉,患者自己就无法注意到。无法认识,无法纠正,严重影响患者的行为。比如,患者把碗里的白饭看作蛆虫,大发雷霆。把屋顶上的小猫看作猛虎,把天花板上的吊顶看作巨大的蟒蛇,吓了一跳。
(2)幻觉
这是现实的刺激物质没有作用于相应的感觉器官,而是出现的幻想的感觉和体验,外界环境中不存在什么,但主体主张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由此是无产的虚假、空幻的感觉。幻觉有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等。患者完全被幻觉所吸引,受幻觉命令支配,有可能发生各种异常行为。例如,有些患者听到“命令”烧自己的东西、扔钱、“恐吓”打死者等声音。患者在这种幻觉的影响下,真的点燃自己的东西,扔掉钱,因为受不了威胁而试图自杀。
(3)妄想
这是没有事实根据但患者坚定的病态想法,是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论。疑病妄想、关系妄想、一见钟情妄想、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患者对周围的东西产生怀疑,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财产的想法极为荒唐,尽管完全没有事实根据,患者还是确信无疑。不管别人怎么解释,把无可辩驳的事实摆在他面前,都不能动摇和纠正他的错误信念和想法。例如,有些患者相信自己的身体患有不治之症,如脑萎缩、心跳停止、肺和胃腐败等。医生反复详细检查,证明了不存在这种疾病,但患者依然确信,而且整天焦急和悲伤,不想再活下去等。
(4)兴奋
这意味着患者感情高涨,活动增加,烦躁,说话时聊天,吵闹不安,有时冲动,出现伤害东西的破坏性行为。
(5)忧郁
这意味着患者心情低沉,没有精神,整天愁眉苦脸,叹气,对周围的东西漠不关心,一点兴趣也没有。这样的患者有自责之念、悲观绝望,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树僵了
患者几乎静止,说话也不动,不吃不喝,总是保持一定的姿势,整天僵坐或直躺在床上,对外部刺激反应迟钝或无反应,即使有人在他耳边鸣锣,也漠不关心,像“木头人”。
(7)谵妄
这是急性脑损伤患者的症状,多起因于感染、中毒性疾病。患者神志不清,胡说八道,躁动不安,不知道周围的人和物,经常出现恐惧的幻觉。例如,在一个患者的谵妄状态下,他死了多年见了人,或说见到了凶恶凶恶的妖怪,大声哭着要带走他,感到恐慌。
(8)痴呆
这是慢性脑损伤的症状。患者智力、记忆力明显减退,丧失正常理解力、判断力、计算能力等。
大学生常见的精神疾病是什么?
测试综合征、严格管束引起的抵抗性焦虑症、恐惧症、学习逃避症、癫痫症、强迫性神经症、师生恋(单恋)、恋爱挫折综合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征等。
孩子常见的精神病是什么?
你好!以下信息来自网络,如果能为您提供帮助的话就太好了。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在现代社会,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许多年轻父母面对孩子的异常行为,经常怀疑是否应该告诉心理医生。你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有些孩子的表现是父母难以控制的。比如,孩子拼命哭、一动不动、坐在那里无视别人,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大人不同,是非常复杂有趣的话题。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不良行为,可发生在男女儿童身上。
程度轻重不同,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喜欢咬指甲的孩子经常睡眠不安和皮克斯。
2.吮手指
吸食手指是婴儿期常见的现象,到了2~3岁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如果不消失,就是坏行为的偏差。
3.屏住呼吸发作
婴幼儿受刺激哭闹时,过度换气后屏住呼吸,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的话一半到1分钟,长的话2到3分钟。多见于两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指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大约半数口吃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语言发育迟缓
儿童的口头语言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意味着发展也慢于正常儿童。18个月被认为不会说单词,30个月不会说短文的人都是语言发育迟缓。
6.选择性沉默症
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有时在特定的场合保持沉默。在学校不说话,在家里说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发病。
7.遗尿症
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己控制排尿,有时晚上会弄湿床,白天会弄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孩子,男孩比女孩多。
8.运动障碍
指限定在身体某个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抽动。眨眼、皱眉、皱额、咂嘴、伸长脖子、摇头、咬嘴唇、模仿怪异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孩子,男孩多于女孩。
9.难以入睡
孩子睡前不想睡觉,意味着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来翻去,反复要求父母说话到很晚,勉强睡觉。
10.夜晚的惊喜
睡眠中突然醒来,睁着眼睛坐着,陷入恐慌,表情痛苦,伴有哭喊、呼吸急促、出汗等症状,睡觉后2小时内起床,醒来后经常想不起来。5~7岁的孩子是最常见的。
11.睡眠障碍
意味着睡眠中突然醒来,起来凝视,下床走路。睡觉后多在两个小时内起床,醒来后想不起来。多见于任何年龄的孩子,多见于5-12岁的孩子。
12.噩梦
从噩梦中醒来,生动地回忆梦中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不安状态的睡眠障碍。多发生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孩子不喜欢或不吃某些食物,是不好的饮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
小时候经常出现没有理由拔掉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孩子。
15.攻击行为
指为了满足不了欲望,而有害他人,破坏东西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经常表现为打人、骂人、强加于人、踢人、抢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在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种,男孩暴力攻击多,女孩语言攻击多。
16.退化行为
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去陌生的环境,不想和孩子们玩的坏行为。这样的孩子对新事物没有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
是指孩子太依赖父母,不合年龄的坏行为。这样的孩子没有父母,就容易产生不安和抑郁。
18.分离性不安
是指6岁以下的孩子和家人,特别是母亲分手时出现的极度不安反应。男女儿童可以生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依恋有关。
19.神经性尿频
每天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指正常的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通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增加到10次以上,每次排尿很少,有时只有几滴。多是4~5岁的孩子。
20.神经性呕吐
是指饭后反复呕吐,但不影响食欲和体重的心理疾病。经常具有癫痫的性格,自我中心性、暗示性强,多由明显的心理因素发病,女孩多。
21.性别识别障碍
孩子对性别的认识意味着与自己真正的解剖性别相反,例如男性的行为特征像女性或继续否定男性的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孩子。
22.孤独症
一种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对环境作出奇怪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为4-5:1。
总之,不管孩子的大小,如果发现孩子的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感情障碍、社会不良、性角色错位等,应该马上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关注儿童心理医生和你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
内外痔疮怎么办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提问
蓝鼓膜与胆固醇肉芽肿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的病因